2020年1月9日 星期四

曾於大陸工作,一個民宿老闆:千里從波蘭返台投票 為阻韓國瑜勝選

「中國」這個字,對許多台灣人來說,幾乎等同「錢」。2000 年後,台灣經濟增長率僅在 1% 至 3% 不等。為謀生,許多台灣年輕人都考慮在中國找機會。台灣政府與中共的關係,對他們而言就顯得非常重要。當自己的事業與手上一票掛勾,他們會怎樣投?
1983 年出生的台灣人 Jay 的故事或許可作為參考。他的父親是台商,所以早在 1992 年不足 10 歲已隨父親返大陸。Jay 大學畢業後,意識到台灣經濟不佳、市場太小,亦決意赴大陸發展。六、七年後,與港人妻子 Moon 返回台灣,在陽明山開民宿。現在他們則在波蘭工作和生活。
為今屆大選,Jay 從東歐返回台灣投票 — 這也是他人生第一次在總統大選投票。他為何寧願跨越 7 小時的時差,也要回台運用他的投票權?對他而言,「中國」又是個怎樣的概念?《立場新聞》請他親自言說。
(按﹕下文為受訪者自述,經記者整理。灰匣為《立場》附加背景內容)
我們會經營民宿,其實是誤打誤撞。
我原本在台灣念政治經濟,畢業後找工作,覺得台灣薪資一直停止,沒有增長,對年輕人很沒吸引力。升遷也比較緩慢,要一步一步爬,較難有突破性發展。與台灣相比,大陸則很多機會。去那邊成長的速度會比留在台灣快,於是就去大陸工作。主要做金屬加工生產,待過東莞、蘇州、上海。
我爸之前是台商,1992 年開始,我已經每個寒暑假都跟他去大陸。那時候對大陸的印象是,東西很殘破,路都不平,資源匱乏,連接個水電都花時間。到我自己來到大陸工作,覺得他們的經濟發展很快,人民生活品質有很顯著提升。
我在大陸的工作也不錯,那時公司規模有三萬多人,我最高做到 deputy director。去大陸發展是正確選擇。大陸相比,台灣市場規模小很多,你很難接觸到那麼大的交易量、那麼多的客戶。
可是基本上還是人治,不是法治。你得通過很多個人關係去處理事情。政治的話,他們就覺得台灣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。我們通常都不太與大陸朋友聊這個話題。
Jay 及其港人妻子 Moon。背景是他們經營的民宿。
Jay 及其港人妻子 Moon。背景是他們經營的民宿。
大概做了六、七年。之後我跟太太存了點錢,就想要環遊世界。在那之前,我們先回台灣。那時候家裡買了這塊地,有朋友看了建議說,地方這麼漂亮,要不要放到 airbnb 試試看?其實一直以來,因為台灣在國際間受到打壓,我們都想盡量把台灣介紹出去,這也是我們想要環遊世界的其中一個原因。做民宿也是個方法,所以我們就試試看。最後我們都沒有環遊世界,因為錢都丟到這裡來了。
最初想,這邊地點偏遠,旅客不會想來。但是開始之後就發現,每天都滿房。一年多後,太太懷孕了,那是 2016 年。那時候我們就想,做民宿雖然很開心,但要養活我們全家有點困難。於是我又開始找工作。剛好有個客戶給我一個機會。他們說想在波蘭開分公司,需要業務開發的人才。我們覺得 OK,就搬過去。
「沒必要為多一點錢被勒索國家認同」
決定去波蘭前,也有考慮過回大陸,但這選項是排在最後一位。因為那幾年她(大陸)很明顯的打壓台灣,這真的讓人很不爽。就算我們在大陸可以拿到較高薪水,既然現在生活還過得去,就沒必要為多一點錢被勒索國家認同。我認為台灣是個獨立自主的國家。從現實角度考量,我們有自己的軍隊、領土、政府。為甚麼要迫我們承認台灣是中國一部分?這是很不合理的事。
我最初去大陸工作的時候,打壓沒這麼明顯的。最近兩、三年,她會逼企業、逼政府、逼藝人表態;又逼一些外國企業在網站上改我們的名字,把「台灣」改成「中國台灣」;很積極跟我們的邦交國建交,令她們與我們斷交。以前根本沒這樣的事。
去年習近平說,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,我覺得,嗯,原來是這樣子哦,你爽就好了。讓我最氣憤的是,有些台灣人還說支持九二共識,只是他們對「九二共識」的理解跟大陸不同。你知道「共識」的定義是甚麼嗎?這個字的意思是,我跟你想的是同一回事。如果他講一套你講一套,這叫做「九二沒有共識」。為什麼還會有人說,我們要堅守「共識」?
年輕人懂英文、互聯網 陸客減少無大影響
這幾年,陸客是明顯減少,可是因為我們是放 airbnb,所以陸客不來了,其他地方的人也願意訂房間。事實上,其他國家、地區的旅客數字是有增長的。可能一些老商人或者司機覺得通國語,賺陸客的錢很方便,但我們年輕人會用英文,用網絡。對我們來說,真不會有那麼大影響。
就算想陸客來,也不能接受政治打壓。「想增加陸客,你就要在主權上放棄堅持」,這我不能接受。
我們不應只看眼前的東西。世界那麼大,我們是不是應該想怎麼讓自己變強,而不是單獨依賴某一客源?對我來說這是不長進的思考方式。以前中國大陸沒開放的時候呢?大家又是怎麼活過來的?
「現在台灣年輕人去中國已沒機會」
更何況,現在中國又與之前不一樣。我爸的公司就已經不再在大陸,那已是十多年前的事。因為他是做成衣的,這屬於高度勞力密集的產業,基本上就是靠人去車衣服。1991、1992 年我們到大陸的時候,你可能只須要提供住宿跟三餐,招工時門口就排一堆人。現在呢?中國的基本薪資連同「五險一金」,加起來就要五、六千人民幣。以這條件來說,我爸在的工廠不符合成本效益,所以與其他工廠同樣,遷到柬埔寨、越南那邊去。
我覺得,現在台灣年輕人去中國已沒甚麼機會。以前我們的優勢在於,接受的教育、成長的環境、接觸到的訊息、做事、思考、管理的方式,都比中國先進很多。現在你進去,已經沒有這個優勢。你只是個外來人,跟當地的年輕人競爭。他們重點大學畢業的人那麼多,每個都很積極,主動又聰明,還有很多國外留學回來的。總括而言,商務上來說他們是相對成熟、競爭力高的人。
你台灣人呢?相對來說市場小、接觸面小,你到大陸市場是憑甚麼?你的賣點是甚麼?你的競爭力在哪裡?除非你真的很強。但如果你真的這麼強,那就不一定要去中國。
票投韓國瑜是「利用民主傷害民主」
我覺得,假如韓國瑜真的勝選,那實在是一件太愚蠢的事,我沒有辦法理解。我有投票權,要我眼睜睜看著這事情發生,我覺得有點說不過去,所以我回來投票。
訝異的是,他當高雄市長的承諾沒履行,他開出的支票沒兌現,竟還有那麼多人相信他。想想他在高雄的團隊,有多少人請辭然後幫他競選?而如果沒選上,他還想回去當高雄市長呢。儘管如此,很多台灣人仍支持他。我覺得問題在,這些人沒有獨立思辨的能力。他們是「利用民主傷害民主」。我覺得你可以辯論政見、市政的方針,可是在國家主權上,你必須清楚定義。
因為沒有辦法預測結果,所以回來台灣投票。如果心裡覺得這一票完全不影響甚麼,那就不會投了。我之前就是那樣的心態,像馬英九,我覺得反正他一定會選上;然後蔡英文那時候也是。可是這次就覺得,投不投很有差。
雖然民調是靠向蔡英文,可這跟正式投票有別。你接個電話、填個問卷,不代表你就真的會投那一票。民意調查只是參考而已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